“蔡医生,我先生是初婚,还没有孩子,我们无论如何都要有一个孩子!” 在帕亚泰生殖中心的诊室里,38岁的李女士语气坚定,眼神中充满了期盼。这句简单的话,承载着她和丈夫沉甸甸的期望,也揭开了一段充满挑战但最终圆满的求子旅程~
心愿与困境:为爱再出发
李女士是二次步入婚姻殿堂,与现任丈夫结婚时已经35岁。婚后三年,他们积极备孕,却一直未能如愿。虽然李女士自己之前生育过,但丈夫是初婚,还没有自己的孩子。看着丈夫期待的眼神,“为他生个孩子”成了李女士心头最深的牵挂,甚至成了她的一个“心病”。
蔡医生仔细翻阅检查单,眉头微蹙,面对李女士说到:
卵巢储备不足:AMH值偏低,基础卵泡数量较少。试管婴儿成功率不足30%……”话未说完,李女士已打断:“我知道难,但能不能试试?
定制方案+心理建设,双管齐下
帕亚泰生殖中心的蔡医生仔细了解了李女士的病史和强烈的生育意愿。他非常理解李女士家庭的特殊情况和她内心的急切。
蔡医生神情专注而沉稳,他缓缓说道:“在医学领域里,年龄带来的身体变化是我们无法逆转的,但医学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能为我们创造出新的可能。”说着,他伸手从一旁取过病历本,手中的笔快速在纸面上沙沙滑动,记录着相关信息,“因为卵巢功能下降,你可能需要进行2-3次的取卵,积攒到一定数量的胚胎再进行移植。时间会比较长,费用也略高,你们准备好了吗?”李女士大声说道:“我不怕!只要这条路的方向是对的,哪怕让我试上一千次,我也心甘情愿!”
李女士促排周期之路开始了:
第一次取卵: 成功获得 2枚 宝贵的胚胎。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数量还不足以保证高成功率。
不放弃,再出发: 第二次、第三次取卵时,李女士已熟练地自我安慰:“多取一次,多一分胜算!”丈夫总在术后递上温热的红糖水,轻轻握住她的手。两人不再讨论“成不成功”,只默契地执行医嘱:按时吃药、调整作息、互相督促补充蛋白。渐渐地,医院里的护士见到李女士会笑着招呼:“又来攒‘宝宝券’啦!
三次耕耘,终获硕果
当经过筛查之后,健康的3枚胚胎被冷冻储存时,蔡医生终于点头:“可以准备移植了。
”李女士却恍惚起来——三年求子路如同一场冗长梦境,此刻突然站在终点前,竟有些不敢置信。移植当天,她躺在手术床上,耳边传来医生轻声叮嘱:“放松,你很幸运,胚胎评级都很高。”她闭上眼,仿佛看见丈夫笨拙地抱着婴儿襁褓,眼里盛满星辰。
终于,移植后第7天,好消息传来——验孕显示 阳性!李女士终于成功怀孕了!丈夫一把将她揽进怀里,嚎啕大哭得像个孩子。李女士却笑了,笑声夹杂着哽咽:“你看,我说一定能行吧?”
这不是一段轻松的旅程,布满荆棘,承载着高龄、二婚与卵巢早衰带来的重重压力和生理痛楚。三次取卵,是三次希望的淬炼与身心的考验。如今,一切尘埃落定。她用自己的坚韧,回应了他的深情;用近乎执拗的坚持,成全了彼此的渴望。这个孩子,是爱情最纯粹的结晶,更是她生命力量最辉煌的证明。未来的路,他们将带着这份来之不易的馈赠,走得更加从容和坚定。
年龄或许会带来挑战,但并非不可逾越的鸿沟。 借助现代辅助生殖技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保持信心,积极配合,科学治疗,好孕的梦想终会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