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踏上试管之路的兄弟姐妹们,内心难免会有些忐忑和不安。这种不安,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助孕领域专业知识的陌生,像“IVF-ET”“ICSI”“降调”“促排”“打夜针”“囊胚”这些专业术语,它们究竟代表着什么意思呢?你又了解多少呢?
一、IVF-ET
医学上通常是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是一种辅助受孕技术。通常认为是第一代试管婴儿技术的缩写。
体外受精一般需要将卵子与精子在体外受精,形成受精卵,胚胎发育到三天或五天的时候将受精卵移植到子宫内进行发育,通常是用于治疗因为多种因素不能够正常怀孕的不孕不育患者。
二、ICSI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属于辅助生殖技术范畴,它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其核心应用场景是针对男性不育症的治疗。在部分情形中,男性因精子数量匮乏、活力不足或其他因素,会导致自然受精的成功率大幅降低。在此情况下,医生通常会建议采用ICSI技术,以此提升受精的成功率。
三、PGT
它是在“第一、二代试管婴儿”的基础上完成的,不同于其他两种技术,它需要在胚胎移植前,取胚胎的遗传物质进行基因检测,诊断胚胎是否有异常,排除携带以及致病基因的胚胎,然后筛选健康胚胎进行移植。
1. 进周
进周其实就是指夫妻双方在完成前期的各种身体检查和准备工作之后,开始进入试管婴儿周期的第一步,也算是入了试管婴儿之路的大门。
2. 降调
利用特定的药物人工干预女性患者的生殖内分泌中下丘脑-垂体功能。降调类药物通过抑制卵巢内优势卵泡的发育,让其他小卵泡在后续促排卵药物作用下得到一个共同发育成长的机会。
3. 促排卵
利用药物提高体内FSH水平,促使卵巢内的若干窦卵泡同步成熟,以便更多的卵泡发育,获得更多的成熟卵子,形成更多的优质胚胎,提高试管婴儿的妊娠成功率。
4. 破卵针/夜针
在试管婴儿治疗过程中,卵泡长到一定阶段,我们需要一个特殊药物促进卵母细胞最终成熟,这也是试管婴儿促排过程中的最后和最关键的一步——打破卵针,也叫夜针。
破卵针和夜针是一个东西,之所以被叫做“打夜针”,就是因为打针的时间一般都是在晚上了,在夜针以后36小时左右,就可以进行取卵手术了!
5. 取卵
指取卵手术,在B超引导下将穿刺针经阴道穹窿刺入成熟卵泡中进行负压抽吸,以获得卵子的过程,一般取卵手术是在麻醉状态下进行的。
温馨提示:取卵手术是试管婴儿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在取卵手术前后需要遵医嘱,也需要调整心态,放松身心,不要劳累,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
6. 囊胚
取出的卵子和精子在体外完成受精,然后在实验室进行培养,将第3天的胚胎继续培养第5-6天,形成我们常说的“囊胚”。
囊胚是指完全发育的胚胎,是胚胎体外培养的终末阶段,通常形成于卵子受精后的第5-6天。
7. 鲜胚和冻胚
鲜胚指的是新鲜周期取卵后培养成D3或 D5\D6胚胎,未经冷冻,也就是在培养完成之后直接移植到子宫内的胚胎。
冻胚则是因为女方各项指标导致不适合鲜胚移植,在胚胎培养完成后,将胚胎放置在-196℃的液氮中进行冷冻,待女方子宫内膜准备完成后,再进行冷冻胚胎解冻、复苏、移植。
这些试管婴儿常见术语你get到了吗